“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这是个忙碌到没有足够时间睡一觉的时代,名利的追逐霸占了我们思考的空间,以至于我们没有闲暇追问自己是否活得真实、活得开心、活得自在。
写这些文字之前,脑海中一直在回放着电影《无问西东》的情节,它有一种力量,会将人拉入成长的底部,叩问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我们究竟忽略了什么。
影片以倒叙的形式,讲述了以张果果、陈鹏、沈光耀、吴岭澜这四个分别处于本世纪初、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60年代清华学子的成长历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总结到:
“也许还不确定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要什么”的张果果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浮躁、速度的社会环境让人来不及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在商场的尔虞我诈中,张果果周旋于上司David和Robert之间,他们都想让他忠诚于自己成为扳倒对方的得力助手,起初张果果虽有些摇摆,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同善良站在一起,没有成为任何一方势力的工具。
面对周围人的议论,说自己救助的四胞胎及其家人会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麻烦,但在跟随爸妈,清明时给曾经为了救助爸妈而牺牲的李想前辈扫墓的过程中,受爸爸的启发,“去做让你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事。”他果断承担起赞助四胞胎及其家人的决定。
其实你只要真心待人,人都是知感恩的,张果果对四胞胎及其家人的关心,四胞胎的家人也有真心的感动到,他们让张果果给四胞胎取名字,并做了四支胎毛笔送给张果果,足以见善良碰撞的温暖。
在不敢随意说话的文革时代,李想为了争取到支边的名额,而不敢承认和王敏佳一起写信给师母,眼睁睁看着好友王敏佳在众人的污蔑中被活活打死。幸好有陈鹏的守候,王敏佳最终死中复活了。但李想的善良并没有泯灭,他去支边是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为边疆人民服务,虽然采取的手段有些“迫不得已”。他后来为了救张果果的爸妈也是英勇牺牲了。
李想和王敏佳都是时代的牺牲品,但他们内心的真实与善良永不会被时代吞噬。
王敏佳、陈鹏、李想三个孤儿从小一起长大,陈鹏和李想都喜欢着王敏佳,但为了给受老婆欺负的中学语文老师出气,李想和王敏佳给给师母写了一封“告诫”信,后来这封信成了师母口中王敏佳勾引其丈夫的依据,加上和毛主席合照事件,王敏佳一个青春真挚的姑娘成了众人口中的“婊子”、“国民党特务”……被活活地给打死。
急匆匆赶到现场的陈鹏,看到的只是心爱人一具伤痕累累的尸体。好在入土的那一刻王敏佳奇迹复活了。但她永远失去了美丽的容貌,她觉得自己会成为陈鹏的一个拖累,不敢和他在一起,可陈鹏对她不离不弃,硬生生把她从生的恐惧中拉了回来。“不管你掉的有多深,我永远是那个为你托底的人”这是陈鹏对王敏佳的爱。
将一个人爱到骨子里,容貌又算什么了。
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西南联大的那一段。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对我国展开了疯狂的侵略,1938年为了保存教育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移至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战争的环境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修盖校舍,连一间避风避雨的茅草屋都是奢侈。
片中有一段,雨季的时候,师生们在一个漏室里上课,讲台上的物理老师很大声的讲解,但如注的大雨使同学们根本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但他们还是使劲儿的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是真的听不到啊!物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字的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忍不住往外涌,那样的环境里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那么拼命的学习,而自己生在这大好的不愁吃穿、不愁学习资源的环境里却不知满足,懒惰任性。
和平舒适的日子已让我们渐渐忘记了曾经岁月的艰难。说起爱国,就满脸的惊奇,像是在谈一个世界之外的命题。我们似乎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带给我们的。
时刻防备着敌机轰炸、时刻准备着搬离教育教学资源的空气中,西南联大人仍专注的读着史书、研究者化石,无论是废墟边、还是树荫下都是他们上课的场所。你说他们不怕死吗?死谁不怕啊!但他们更怕祖国的灭亡。
所以,出生武将之家的沈光耀还是背着母亲,偷偷参加了飞虎队的训练,成为一名飞行员,为祖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他们是学生、是子女更是战士。
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是我一直很崇敬的教育家,他让我们知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听到大小林说,梅贻琦先生将自己的儿子送去当兵、将上大三的女儿送去军队当护士的那一刻,先生在我心里已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祖国千万英勇奋战战士中的一员。
60年代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邓稼先为首的科研团队,在艰苦的沙漠中一遍又一遍的试验,哪怕巨大的核辐射侵害了他们的健康。影片中陈鹏代表了他们中的一员,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坐在火车上回家的时刻,陈鹏拿下自己的帽子,帽子里全是掉落的头发。
国家的强大永远脱离不了愿意为它奉献一切的知识分子。
影片末尾,当西南联大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那些响当当的名字:邓稼先、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钱钟书、梁思成……出现在荧幕上的那一刻,一同观影的人都肃穆了起来,坐在我左前方的一个前辈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一事能狂便少年,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923年的清华校园里,吴岭澜是个文学上的天才,但在他心里以为所有的优秀生都应该学理工科。迷茫之中,校长梅贻琦建议他转科,他体会不了先生的用心,先生便对他说,“忙碌的生活,给人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吴岭澜问先生,“什么是真实?”先生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里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以“对自己的真诚”为主题的演讲,一下子让吴岭南醒悟了过来,听从了内心的真实,认真的钻研文学,后来留在了清华成了一名文学老师。在西南联大跟学生沈光耀对话时,他回忆起听泰戈尔演讲时的感受: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这些,他们也觉得这些是最重要的。”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真实,生命的尽头不过是一场虚假的梦。
片尾,承接片头的提问:“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张果果有一段独白,他是说给自己、说给四胞胎的,也是说给我们所有人的: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个世界除了自己,没有人懂得我们的珍贵。
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如电影所说: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此文出自:欧亿登录,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相关链接:说服别人接受改变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