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个人真得像一支队伍。不管你勇往直前也好,还是受伤也好,只有自己。渐渐明白别人的结果,和我们的人生其实真的没多大关系,更深悟自己的情绪,和别人也没多大关系,可以是一笑而过,可以是假装敷衍,可以只是引起Ta的感同身受,唏嘘感叹于此而已。
同行者问我:“感觉你今天话很少啊!”
“没有吧。”
然后我就沉默了,各自都在各种的氛围中过日子。同行者继续和其它朋友的嬉戏交谈,我继续我的沉默。
都说越年长,越羞于表达。想起这句话,便总是想起日暮时的夕阳以及慢慢暗下来的天际色泽和山岚。明明我才18岁,怎么就这么少年老成了呢?不过,好像从小大多数人对我的评价就是“害羞”、“多愁善感”以及“敏感”。坦诚讲,有段时间甚至现在我都好怕给别人这种感受,因为好像这样的人真是无趣,不知道Ta在想些什么。以至于好多时候老师讲课等提到林黛玉,也会想他们是不是这么想我的,哪怕我还没有林黛玉那样的才情,好像会自动的让自己等号入坐,然后陷入一种沉默。
有时想来,会觉得好委屈啊!明明就有那么多大笑欢愉的时刻,为什么偶尔的沉默与悲伤就会被贴上标签说这人真多愁善感,杞人忧天?生而为人,我们都会被平常琐碎所困,没有哪一个能逃过的,为什么显得稍微沉默孤独点就像另类呢?每个人都会经历苦与乐,为什么人们更愿接受快乐的情绪与氛围,然后在虚拟寂静中再躲在被窝里哭,在悲剧中深感人间风波。我也曾试着让有的“自我”躲起来,但抱歉了,生而为人我做不到!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我不再那么爱与认识的人分享很多了。如果我是快乐的,那还好,我不至于闯进你的生活给你增添新的烦扰或者愁闷;如若我是悲伤的,只怕会传染给你,徒增烦恼。我更沉默了,我不想你因我的点滴情绪而带来失落,积极向上总是好的,让人觉得有力量的,所以我不自找麻烦来当这消极。
压抑的时候我就买个馒头吃,一口一口吞下,然后涨到把泪水咽下,哽在胸口,哽在眼眶。你知道,那有多孤独多悲伤吗?就像那黄昏时天边的夕阳啊,那样的焦糖色却很少让人感到温暖,就是那种样子,让人热泪盈眶!如果你读来这些感觉眼睛一热,或许你也是一个懂这种情绪的人,想抱抱你,抱抱自己!
其实,真正意义上能帮自己的只有自己,能对谁倾诉的也只有自己,能与谁分享的也只有自己。有时候,我就一个人静静的怔在那里,呆呆的困在某种情绪中,能从中拉回自己的只有自己罢了!所以你觉得我孤僻也罢,说我另类也罢,我都接受,这就是真实的我。快乐时,一同大笑,难过时,就独自承受。
很多时候,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在难过什么,就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句话也不想说。出于好心的你或你们会来关心,谢谢你们!不是我高冷,不是我不近人情,只是,我真的也不知道我怎么了。哪怕我可以敷衍的跟你随便讲一件烦心的事,但我不愿意,不想对不起你或许真诚的关心在意,不想对不起自己的沉寂。可能就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吧!“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意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嗯,是这样,我那些莫名其妙的沉默与悲伤我都自己承受,强加于他人,那都太累了。
身边好多朋友都知道我爱写东西,但其实身边接触最频繁的人,我都不曾告诉她们我写作的平台,她们也不曾读过我写的文字。甚至于,身边接触最频繁的室友等也对她们设置了空间访问权限。我知道,这种行为不好,也可恨,让人不解又无语,但我还是愿意遵循我的内心,在无关紧要的事上,不想让自己违背内心而深感压抑,堵得慌!
有交情很深很深,认识十年的老友跟我说:“你绝对不能想象我在寝室和室友们平时有多疯!”
“我能想象,因为我也是这样!”然后两个相望一笑,我俩是有些相似的,更多的是熟悉了对方“不疯”的那一面。
可能就是出于这种想法,会对很多认识不算太久但接触很多的人关了空间。因为在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大家看到的还是那样一个时常哈哈大笑,很能融入的“我”,而我写的文字却常常多少带着些沉重又或压抑,甚至大家会很难想象很难接受我是这样一个敏感的人,记录着这样多的情绪……这样的反差难免让人觉得惊讶吧!我不想我写的东西,你读到,然后后来在某一个不清楚的时间里拿来讥讽,嘲讽那些文字与现在的我有多背离,对不起,我可能承受不来,所以我选择你更多看到和你一起说话,一起嬉笑的我好了!好多朋友知道我爱写东西,就总是会自然而然的给我贴上一个标签吧,假如偶尔哪天表现得沉默了一点,更多想到的可能就是我爱写东西,难怪一天这么多愁善感,这个时候却总是会忘了我也会笑的,好像我沉默是理所当然!我也是人,只是我选择了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我选择自己承受!
谢谢每个读完的陌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