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欧亿新闻 >

享受孤独是生命圆熟的开始

发布时间: 2017-12-13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01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
 
有的人热闹得很孤独,有的人孤独得很热闹。
 
你永远无法通过表象断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正是那些隐秘的经验,才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底蕴。而生命的底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存在的核心是孤独。学会享受孤独是生命走向成熟和圆满的开始。
 
不能接受孤独的人,常有一种感觉叫做“怅然若失”。觉得自己不完整,若有所失,却又不清楚失落的是什么。
 
根据古希腊神话,太初之时,人都是雌雄同体的肉球,没有男女雌雄之分。
 
由于犯下罪行,被神强行劈开,变成分裂的两半,各自流落天涯。
 
于是,人终其一生,就是要寻找失落的另一半,才能感觉“圆满”。
 
人们终其一生寻找的结果,到底圆满了吗?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一语道破:“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是最孤独的时候。”
 
他进一步解释:“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到巨大的空虚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越是不敢面对自己,就越是不得不面对自己。
 
越是想要摆脱孤独,越容易陷入孤独。
 
无法学会自己平静独处,和别人相处久了也不会和谐。企图在别人的眼里寻找存在感,必然走向更深的迷失。
 
 
 
0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既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同时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不苟同,不人云亦云,保留自己的看法。
 
小人则恰恰相反,表面上迎合对方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实则心存芥蒂,耿耿于怀。
 
可见,真正的君子之交是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既容忍别人各抒己见,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毫不隐瞒,直率坦诚。
 
相反,很多人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于是人云亦云;
 
要么有自己的思想却不够胆说出来,于是苟同别人,压抑自己;
 
更有甚者,为了某种人欲,不惜依附强者或者大多数,打压弱者或少数人的声音。
 
其实,同而不和的人都是弱者,既缺乏安全感,又无法圆融,觉得世界与之为敌,一己之力寡不敌众,所以抱团取暖, 只好隐藏自我真实的棱角,以圆滑的假象示人。
 
在社交中从众的人常常活得很累而不自知。为了迎合别人,把自己塞进既定的条条框框里,套进所有讨好现世的价值观,最后越发千人一面,人人都面容模糊,浑浑噩噩间失去了本真。
 
反而那些特例独行的孤独者,活出了真实的模样。
 
孤独不等于孤僻。
 
孤僻者不是真的享受孤独,而是如村上春树所说:“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真正享受孤独的人,不得已而身处群体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圆滑世故,随波逐流;
 
即使独来独往,特立独行,也宽和圆融,不固步自封,妄自尊大。
 
享受独处是修养中自然而然臻达的境界,特立独行只是这种状态的表象之一。
 
“如果活不出孤独感,
如果做不到特立独行,
艺术、美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就是附庸风雅而已。”
            ——蒋勋《孤独六讲》
03
在人际交往中,越是思想境界高的人,越能对低层次的人感同身受,而低层次的人却无法与高境界者产生共鸣。思想境界越高的人,能够理解他的人越是寥寥,所以高处不胜寒,古来圣贤皆寂寞。
 
也因此,思想境界更高的人更习惯于独处。
 
卢梭说:“我最不感到厌烦的事情就是独处,我最忍受不了的事情就是闲聊。”
 
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悲观主义大师叔本华更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不愿经营人际关系的立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越高,这个人以人际关系和谐为目标的欲望就会越低。”
 
他还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中写道:“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
 
人只有在无法跟自己和平共处之时才会害怕孤独,孤独大音希声,越在独处时越震耳欲聋。
 
有人为了逃避孤独的巨响而逃向人群,逃避面对自我;因逃避自我而彼此结合的人群,互相之间并不能包容和信任,相互伤害和掠夺,必将导致新一轮更深的孤独。
 
有的人因伤害而惧怕,心长出了坚硬的外壳,从此对人有了敌意和疏离,而内心依然怅然若失,渴望群体的温暖;
 
有的人耽于沉溺,为了那一星半点儿微茫的温暖再次逃回群体,再舔着新的伤口回来;
 
有的人经历了一次次冲击,终于意识到向内寻找的重要性,从内而外生发出坚强的内核,包容心更强,外表却更柔软。
 
“人们为了躲避命运而逃向彼此,因为他们惧怕彼此。人只有在跟自己本身无法相处时,才会产生畏惧。他们害怕,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了解自己……这些心生恐惧而彼此联合的人,内心其实充满了害怕和敌意,对彼此也不信任。”
      ——黑塞《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04
修炼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必修的功课。
 
享受独处,并非要求每个人都把独处当作目标去追求,而是指在不得不独处的时候,依然能够心思清明,怡然自得。
 
独自旅行、读一本书,听音乐、画画、侍弄花草、做手工、做菜做糕点,甚至只是坐在湖边什么都不想……这些时刻,都是与自我相处的和谐状态。
 
任何事情,享受一两次并不算高质量的独处,形成习惯和规律,从中享受持续的乐趣并从不断升级中获得长久的成就感,灵魂才会因而愉悦喜乐,才是真正高质量的独处。
 
05
黑塞说:“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因此,“人必须像乌龟一样,能完全蜷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只有内心丰盈的人才能完全蜷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才向往喧嚣世界之外的一片宁静和属于自己的空间。所以享受孤独的人必然内心丰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木心先生说:“生活的最好状态就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冷冷清清,是外在不从众的疏离;风风火火,是内心有激情的勤勉。
 
《大学》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即是这种状态。
 
一个人一旦有了精神追求,就会开始觉得多余的人和事都是在浪费光阴,与其跟人低质量地社交,不如高质量地独处。

文出自:欧亿登录官网,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相关链接:
摆脱和放下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